引起動機:
在黑板上寫下「太陽」、「風」和「水」,或是讓學生看能源示意圖。請他們描述每個項目的特性。複習一下能量的定義(移動事物或改變事物的能力)。要求學生列出太陽、風力和水力移動或改變事物的例子,並寫下他們的答案。
進行步驟:
1.拿出之前學生看過的密封玻璃罐(見準備工作),請他們討論水位變化的原因。學生應該會注意到在陽光照射時水位會下降,在陰影中水位會上升。
2.向學生介紹蒸發(液態水在加溫後變成水蒸氣)和凝結(水蒸氣變成液態水。討論太陽如何讓水蒸發(透過加熱。當水溫下降時(失去熱能),水蒸氣凝結成液態水。向學生強調蒸發和凝結正是太陽的能量發揮影響力的證據。註:如果找不到可用的玻璃罐,可以問學生有沒有看過雨天過後水坑裡的水蒸發不見的經驗。
3.問學生假如玻璃罐沒有加蓋,蒸發後的水蒸氣會怎樣?水蒸氣會到哪裡去?指著天上的雲,或者請學生想像一下雲的樣子。告訴學生蒸發後的水蒸氣會凝結在空中的浮塵微粒上。雲是由許許多多極微小的水滴形成的。問學生,為什麼雲會飄移?學生可能會回答是風的緣故。
4.跟學生一起回顧水循環的概念。如果手邊有參考書目所列的書籍,可以挑選一兩本與水循環有關的來閱讀。請學生討論下列與水循環有關的觀念,並將玻璃罐的水比擬為迷你的水循環系統。
•被太陽河水和湖水加溫後的水會發生什麼事。先以玻璃罐裡的蒸發現象為引子,再延伸提到,雲裡的水蒸氣會凝聚在一起成為液態水(凝結)。
•一旦雲裡聚集的水蒸氣越來越多,會發生什麼事?幫助學生理解,最後小水滴會因為太重而形成雨落到地面。註:雲裡的小水滴通常是以雪的形式落下,但會經過大氣層的加溫而溶化為雨水,這個過程不一定要在此向學生說明。
•雨到哪裡去了?學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門,告訴學生雨水在地表流動,最後會流入河川和湖泊。學生可能會發現是地心引力讓水往下流。
5.將學生分組,進行小組活動。各組在絨布板上發揮創意,自行設計一個水循環系統,內容物須包含太陽、雲、雨、雪以及水蒸氣的象徵(可用波浪線條表示)。學生可以在作品中加入數木、湖泊、河川、建築等等 |